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正文内容

针对d746-750/T790M/C797S突变体的EGFR选择性抑制剂研发突破及挑战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abiopp1个月前 (08-01)技术13

一、EGFR突变与肺癌治疗背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肺癌治疗中的重要靶点,其激酶活性的异常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EGFR的常见激活突变包括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d746-750)和外显子21的L858R点突变。针对这些突变的第一代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往往会出现获得性耐药,其中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是“守门人”位点T790M的突变。这一突变通过增加ATP亲和力,降低了第一代抑制剂的疗效。

为了克服T790M突变带来的耐药性,第二代EGFR抑制剂(如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被开发出来。这些药物虽然能够抑制T790M突变,但由于同时抑制野生型EGFR,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因此,第三代EGFR抑制剂(如奥希替尼和罗西替尼)应运而生,它们对L858R/T790M和d746-750/T790M双突变体表现出高度选择性。然而,新的挑战再次出现:三级突变C797S的出现阻断了第三代抑制剂与EGFR的共价结合,导致耐药性进一步升级。

二、d746-750/T790M/C797S突变体的独特挑战
在EGFR突变谱中,d746-750/T790M/C797S三突变体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成为研究难点。与L858R/T790M/C797S突变体不同,d746-750/T790M/C797S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这使得针对二聚体的治疗策略(如抗体疗法)难以奏效。此外,该突变体对现有抑制剂的耐药性更强,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选择性抑制剂。

三、结构导向的药物设计突破
韩国科学家Hwangseo Park和Sungwoo Hong团队通过结构导向的虚拟筛选和从头设计,成功开发出针对d746-750/T790M/C797S突变体的高选择性抑制剂。他们的研究采用了双轨虚拟筛选策略:一方面针对三突变体的ATP结合口袋进行分子对接,另一方面评估化合物对野生型EGFR的抑制活性,以确保高选择性。

研究团队以2-芳基-4-氨基喹唑啉为分子骨架,通过引入适当的脱水能修正项,优化了结合自由能的计算模型。经过对33万种可成药分子的筛选,他们发现了多个纳摩尔级别的抑制剂,其中化合物10、13和19对三突变体的抑制活性显著(IC50 < 50 nM),同时对野生型EGFR的选择性超过1000倍。

四、抑制剂的分子作用机制
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团队揭示了这些抑制剂与三突变体的结合模式。关键发现包括:
氢键网络:抑制剂的末端酚羟基与Met793的骨架氮形成氢键,同时与Gln791的羰基氧形成另一氢键,这种双齿氢键在铰链区提供了稳定的结合。
与Ser797的相互作用:突变的Ser797通过氢键与抑制剂的吡啶环相互作用,这一特性是克服C797S耐药的关键。
疏水口袋的利用:抑制剂末端的苯环与突变的Met790侧链形成疏水相互作用,进一步稳定了结合构象。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在末端苯环的对位引入氰基(-CN)或甲氧基(-OMe)等基团,可以显著提高抑制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这些基团能够占据由Val726、Met790、Thr854等残基形成的周边疏水口袋,从而增强结合亲和力。

五、能量学分析与优化策略
研究团队还通过结合自由能分解分析,阐明了抑制剂设计的能量学原理。他们发现,抑制剂的结合自由能(ΔGbind)由气相结合能(ΔGgas)和脱水能(ΔGhyd)共同决定。高效的抑制剂需要在ATP结合口袋中形成足够强的相互作用,以克服配体从水相到结合口袋的脱水能损失。例如,化合物10(对位氰基取代)和13(对位甲酯基取代)通过增强与疏水口袋的相互作用,实现了纳摩尔级别的抑制活性和极高的选择性。

六、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取得了重要突破,针对d746-750/T790M/C797S突变体的治疗仍面临一些挑战:
耐药机制:如同前几代抑制剂一样,针对三突变体的抑制剂也可能引发新的耐药突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
细胞活性验证:目前的活性数据主要来自生化实验,后续需要在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中验证其疗效。
联合治疗策略:探索与其他靶向药物或免疫疗法的联合使用,可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七、结论
这项研究通过结构导向的虚拟筛选和从头设计,成功开发出针对EGFR三突变体d746-750/T790M/C797S的高选择性抑制剂。化合物10、13和19的纳摩尔级活性和超过1000倍的选择性,为克服第三代EGFR抑制剂的耐药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一成果不仅为肺癌精准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也为其他激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借鉴。

随着进一步优化和临床研究的推进,这些新型抑制剂有望为携带EGFR三突变的NSCLC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同时,这一研究也凸显了结构生物学和计算化学在现代药物设计中的关键作用。

产品信息


参考文献
[1]J. G. Paez, P. A. Jänne, J. C. Lee, S. Tracy, H. Greulich, S. Gabriel, P. Herman, F. J. Kaye, N. Lindeman, T. J. Boggon, K. Naoki, H. Sasaki, Y. Fujii, M. J. Eck, W. R. Sellers, B. E. Johnson, M. Meyerson,  Science 2004, 304, 1497.
[2]F. A. Shepherd, J. R. Pereira, T. Ciuleanu, E. H. Tan, V. Hirsh, S. Thongprasert, D. Campos, S. MaoleekoonPIroj, M. Smylie, R. Martins, M. van Kooten, M. Dediu, B. Findlay, D. Tu, D. Johnston, A. Bezjak, G. Clark, P. Santabárbara, L. Seymour,  N. Engl. J. Med. 2005, 353, 123.

杭州斯达特  (www.starter-bio.com) 志在为全球生命科学行业提供优质的抗体、蛋白、试剂盒等产品及研发服务。依托多个开发平台:重组兔单抗、重组鼠单抗、快速鼠单抗、重组蛋白开发平台(E.coli,CHO,HEK293,InsectCells),已正式通过欧盟98/79/EC认证、ISO9001认证、ISO13485。

本站“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图片文字来自互联网

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微信: nanhu9181 处理,感谢~

相关文章

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差异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差异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根据相互预测理论,社交互动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控制自己行为的系统和另一个预测他人行为的系统;如果一个人的大脑活动与另一个人的大脑活动相似,这代表他们对共同的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可能相同。随着超扫描技术的发...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优化3D打印PEEK植入物的细胞反应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优化3D打印PEEK植入物的细胞反应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聚醚醚酮(PEEK)因其出色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牙科和骨科植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如此,PEEK的生物惰性表面限制了其与骨组织的有效结合。传统上,通过涂覆羟基磷灰石(HA)等生物活性材料来提高...

GelMA水凝胶微球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相关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GelMA水凝胶微球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相关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通过微流控乳液法、静电微滴等技术制备出的GelMA微球 不仅保留了GelMA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且可作为单独的细胞培养单元或组装成多孔支架或模拟仿生微环境,进而应用于细胞3D培养、药物递...

纳微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制备脂质mRNA-LNP递送载体中的新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纳微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制备脂质mRNA-LNP递送载体中的新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近日,浙江大学刘帅课题组使用 纳微仪器Nanowetech的NWDPS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制备单组分阳离子脂质mRNA,静脉给药后靶向脾脏T细胞。   NWDPS快速纳米药...

血管生成实验步骤及常见问题解析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血管生成实验步骤及常见问题解析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血管生成实验怎么做?NEST来胶你!   “1971 年,Judah Folkman 教授提出 “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新生” 理论,认为新血管的形成对于肿瘤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

病毒疫苗检测与质量控制中,MetaSPR技术如何确保疫苗高效安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病毒疫苗检测与质量控制中,MetaSPR技术如何确保疫苗高效安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在与病毒的斗争中,我们如何确保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如何为公众健康、畜牧业、宠物健康提供坚实保障?答案在于严格的病毒疫苗检测与质量控制。MetaSPR技术以其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监测能力,成为了这一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