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正文内容

文献:智能超分辨光片显微镜镜分钟级3D纳米成像解析抗体疗法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abiopp2个月前 (07-03)技术10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奥法木单抗等)在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但其作用机制的核心细节——抗体如何与靶点CD20分子互作并激活免疫杀伤——仍是未解之谜。传统显微技术受限于分辨率与速度的平衡:光片显微镜(LLS)可快速捕捉细胞动态但分辨率不足,而超分辨技术(如DNA-PAINT)虽能实现分子级成像却需数天时间,难以解析全细胞尺度的三维互作网络。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Markus Sauer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出双染料探针光激活定位显微术(TDI-DNA-PAINT),结合晶格光片显微镜(LLS),首次实现分钟级三维纳米成像。该技术将成像速度提升15倍,以<20nm的精度揭示CD20抗体在活体B细胞上的动态聚集与细胞极化过程,推翻传统抗体分类理论,为下一代免疫疗法设计提供分子蓝图。

研究背景与技术挑战
01分子互作的“观测盲区”
CD20是B细胞表面关键靶点,治疗性抗体通过结合CD20触发免疫杀伤(如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但长期以来,科学家面临两大技术局限:

空间分辨率不足:传统显微镜无法分辨抗体诱导的CD20纳米级寡聚结构(如二聚体、链状复合物),无法区分I型(利妥昔单抗)与II型抗体(奥妥珠单抗)的作用差异;

时间动态缺失:现有三维成像需数小时至数天,无法捕捉活细胞中抗体结合引发的实时膜重组与信号极化。

02 技术僵局:速度与精度的不可兼得
光片显微镜 (LLS):可快速三维扫描活细胞,但分辨率仅~250nm,无法解析分子细节;

DNA-PAINT超分辨技术:精度达5nm,但单染料探针背景噪声高,需极低浓度(0.1-0.5nM),导致单层成像需30分钟,全细胞三维重构长达数天。

核心研究成果
01突破性设计:双染料探针(TDI)提速成像 
团队创新性设计自淬灭双染料探针(如ATTOOxa14双标记),解决DNA-PAINT的核心瓶颈:

原理:未结合时,双染料形成非荧光H二聚体,抑制背景噪声;结合靶标后二聚体解离,信号增强8.7倍(图1B)。

性能跃迁:探针浓度提升至5nM(传统方法的50倍),成像速度提升15倍,单分子定位精度达4.1nm(图1E),5分钟即可解析微管网络。

02 三维革命:LLS-TDI-DNA-PAINT全细胞纳米成像
将TDI探针与晶格光片显微镜融合,实现:
高速三维扫描 :通过引入柱面镜产生可控像散(图2B),轴向分辨率提升至53nm;

智能算法驱动:结合漂移校正与内容感知重构算法,4小时内完成1700万分子定位,绘制CD20抗体复合物的三维分布图(图3C-F);

活体动态捕捉:双色LLS实时追踪显示,抗体结合引发B细胞极化与微绒毛稳定,形成“刺猬状”突触(图4A,5B)。

03 颠覆性发现:抗体分类理论被推翻

I/II型抗体均能交联CD20:传统认为仅I型抗体(如利妥昔单抗)可交联CD20触发CDC,但TDI成像显示II型抗体(奥妥珠单抗)在20μg/mL时同样诱导微绒毛聚集(图5E);

浓度依赖性极化:5μg/mL利妥昔单抗即可引发B细胞极化与微绒毛延长(7.3μm),而奥妥珠单抗需20μg/mL才达到类似效果(图5F),揭示疗效差异的分子基础。

总结与展望
该研究不仅攻克了三维纳米成像的速度极限,更重塑了对抗体疗法的分子认知。TDI-DNA-PAINT技术首次捕捉到CD20抗体在天然B细胞上的动态聚集模式,证明传统以“交联能力”划分抗体类型的理论需重新评估。这一发现为优化抗体设计提供新靶点:例如通过增强CD20微绒毛聚集能力,可提升补体激活效率。

当前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脑瘤、肌肉疾病等模型,未来可扩展至GPCR受体、肿瘤微环境等多场景动态解析。团队正与制药企业合作开发高交联性抗体,预计2-3年内进入临床前试验。该平台有望成为肿瘤靶向治疗开发的通用工具,推动精准免疫治疗进入“分子电影”时代。

论文信息
声明:本文仅用作学术目的。
Ghosh A, Meub M, Helmerich DA, Weingart J, Eiring P, Nerreter T, Kortüm KM, Doose S, Sauer M. Decoding the molecular interplay of CD20 and therapeutic antibodies with fast volumetric nanoscopy. Science. 2025 Jan 10;387(6730):eadq4510. 

DOI:10.1126/science.adq4510.

本站“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图片文字来自互联网

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微信: nanhu9181 处理,感谢~

相关文章

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差异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差异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根据相互预测理论,社交互动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控制自己行为的系统和另一个预测他人行为的系统;如果一个人的大脑活动与另一个人的大脑活动相似,这代表他们对共同的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可能相同。随着超扫描技术的发...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优化3D打印PEEK植入物的细胞反应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优化3D打印PEEK植入物的细胞反应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聚醚醚酮(PEEK)因其出色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牙科和骨科植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如此,PEEK的生物惰性表面限制了其与骨组织的有效结合。传统上,通过涂覆羟基磷灰石(HA)等生物活性材料来提高...

GelMA水凝胶微球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相关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GelMA水凝胶微球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相关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通过微流控乳液法、静电微滴等技术制备出的GelMA微球 不仅保留了GelMA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且可作为单独的细胞培养单元或组装成多孔支架或模拟仿生微环境,进而应用于细胞3D培养、药物递...

纳微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制备脂质mRNA-LNP递送载体中的新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纳微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制备脂质mRNA-LNP递送载体中的新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近日,浙江大学刘帅课题组使用 纳微仪器Nanowetech的NWDPS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制备单组分阳离子脂质mRNA,静脉给药后靶向脾脏T细胞。   NWDPS快速纳米药...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步骤及应用指南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步骤及应用指南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应用指南 |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   #应用指南# 2009 年,Hans Clevers 及其团队利用 Lgr5+ 肠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了三维小肠类器官结构。这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