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正文内容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S 蛋白的结构、分子量及蛋白标签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abiopp2个月前 (06-26)技术9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 S 蛋白(SPIke 蛋白,刺突蛋白)是病毒表面的重要糖蛋白,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以下从毒株类型、蛋白结构、分子量及蛋白标签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PEDV-S 蛋白的毒株类型及变异

PEDV 属于冠状病毒科,根据基因序列差异,主要分为GⅠ 型GⅡ 型,其中 GⅡ 型又包含多个亚型(如 GⅡa、GⅡb、GⅡd 等)。不同毒株的 S 蛋白序列存在一定变异,尤其是高变区(如 S1 亚基的 N 端结构域),这是导致病毒抗原性差异和宿主嗜性改变的重要原因。

  • 经典毒株:如 CV777(GⅠ 型)、DR13(GⅡa 型),S 蛋白序列相对保守,是早期疫苗研发的主要毒株。
  • 变异毒株:如中国近年来流行的 AJ1102(GⅡd 型)、韩国的 SM98 等,S 蛋白的氨基酸突变(尤其是 S1 亚基)更为显著,可能导致传统疫苗保护效率下降。
二、S 蛋白的结构与分子量
  1. 蛋白结构

    • PEDV-S 蛋白是由病毒基因组 ORF1a 和 ORF1b 下游的 S 基因编码的 Ⅰ 型跨膜糖蛋白,由约 1383-1442 个氨基酸组成,分为S1 亚基S2 亚基: 
      • S1 亚基(N 端):约氨基酸残基 1-789,负责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如氨肽酶 N,APN),包含多个抗原表位和高变区,是中和抗体的主要靶点。
      • S2 亚基(C 端):约氨基酸残基 790-1442,包含跨膜结构域和胞内结构域,参与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过程,结构相对保守。
    • S 蛋白在病毒表面以三聚体形式存在,形成棒状刺突结构,其空间构象对病毒感染性至关重要。
  2. 分子量

    • 未经糖基化的 S 蛋白前体分子量约为 150-160 kDa,经宿主细胞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糖基化修饰后,成熟 S 蛋白的分子量可增加至180-220 kDa(糖基化程度因毒株和宿主细胞而异)。
三、S 蛋白的标签(生物功能相关 “标签”)

此处的 “蛋白标签” 可从功能结构域、抗原表位及研究中常用的标签蛋白两方面理解:

  1. 功能结构域标签(天然结构特征)

    • 受体结合域(RBD,Receptor-Binding DomAIn):位于 S1 亚基,是识别宿主细胞 APN 受体的关键区域,不同毒株的 RBD 序列差异可影响病毒的宿主范围和感染效率(如变异株可能通过 RBD 突变增强对猪肠上皮细胞的亲和力)。
    • 融合肽(Fusion Peptide):位于 S2 亚基 N 端,在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时插入细胞膜,促进膜融合过程。
    • 七肽重复序列(HR1 和 HR2):位于 S2 亚基,形成螺旋结构,通过构象变化介导膜融合。
  2. 抗原表位标签(免疫识别位点)

    • S 蛋白包含多个线性表位构象表位,其中构象表位依赖于 S 蛋白的三维结构,是中和抗体的主要作用位点。例如: 
      • GⅠ 型毒株(如 CV777)的 S1 亚基中,氨基酸残基 499-513、530-560 等区域构成主要中和表位;
      • GⅡ 型变异株的 S1 亚基高变区(如氨基酸残基 300-400、500-600)突变可导致抗原性改变,使传统疫苗诱导的抗体中和效率降低。
  3. 研究中使用的标签蛋白(人工添加标签)

    • 在基因工程表达和研究中,为便于 S 蛋白的纯化、检测或定位,常人工添加以下标签: 
      • His 标签(组氨酸标签):如 6×His 标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 S 蛋白,是实验室常用方法。
      • Flag 标签(DYKDDDDK):用于 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等检测,识别抗体商业化程度高。
      • GFP(绿色荧光蛋白)/mCherry 标签:与 S 蛋白融合表达,用于细胞内定位或病毒感染过程的可视化研究。
四、S 蛋白的关键作用与研究意义
  1. 病毒感染机制
    S 蛋白是 PEDV 感染宿主的 “钥匙”,其 RBD 与 APN 受体的结合是病毒入侵的第一步,而 S2 亚基的膜融合功能则决定了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的效率。

  2. 疫苗研发核心靶点

    • 由于 S 蛋白是主要的中和抗原,疫苗研发(如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等)多以 S 蛋白为核心抗原,尤其是 S1 亚基的 RBD 和中和表位区域。
    • 针对变异毒株的 S 蛋白序列优化(如嵌合 S 蛋白疫苗)是当前研究热点,以提高疫苗对流行毒株的交叉保护力。
  3. 诊断与抗体检测

    • 利用重组 S 蛋白(如 S1 亚基)作为包被抗原,可建立 ELISA 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评估猪群免疫状态或感染情况。
PEDV-S 蛋白作为病毒表面的关键糖蛋白,其结构变异(尤其是 S1 亚基)与病毒的致病性、抗原性密切相关,而分子量(180-220 kDa)和功能结构域(RBD、融合肽等)是理解其生物学功能的基础。在研究中,人工标签(如 His、Flag)的应用有助于 S 蛋白的表达和分析,而天然抗原表位的研究则为疫苗和诊断试剂开发提供了靶点。未来,针对 S 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变异规律及免疫保护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 PED 的精准防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本站“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图片文字来自互联网

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微信: nanhu9181 处理,感谢~

相关文章

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差异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差异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根据相互预测理论,社交互动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控制自己行为的系统和另一个预测他人行为的系统;如果一个人的大脑活动与另一个人的大脑活动相似,这代表他们对共同的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可能相同。随着超扫描技术的发...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优化3D打印PEEK植入物的细胞反应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优化3D打印PEEK植入物的细胞反应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聚醚醚酮(PEEK)因其出色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牙科和骨科植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如此,PEEK的生物惰性表面限制了其与骨组织的有效结合。传统上,通过涂覆羟基磷灰石(HA)等生物活性材料来提高...

GelMA水凝胶微球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相关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GelMA水凝胶微球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相关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通过微流控乳液法、静电微滴等技术制备出的GelMA微球 不仅保留了GelMA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且可作为单独的细胞培养单元或组装成多孔支架或模拟仿生微环境,进而应用于细胞3D培养、药物递...

纳微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制备脂质mRNA-LNP递送载体中的新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纳微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制备脂质mRNA-LNP递送载体中的新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近日,浙江大学刘帅课题组使用 纳微仪器Nanowetech的NWDPS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制备单组分阳离子脂质mRNA,静脉给药后靶向脾脏T细胞。   NWDPS快速纳米药...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步骤及应用指南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步骤及应用指南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应用指南 |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   #应用指南# 2009 年,Hans Clevers 及其团队利用 Lgr5+ 肠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了三维小肠类器官结构。这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