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正文内容

CD3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及在免疫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abiopp2个月前 (06-26)技术11

CD3 单克隆抗体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广泛的应用潜力,在免疫学与生物医药研发的广袤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基础的免疫细胞识别到复杂的临床疾病治疗,CD3 单克隆抗体正逐步展现出巨大的价值。

CD3 分子:T 细胞免疫的核心组件
CD3 作为 “分化簇 3”,是 T 细胞共受体的关键蛋白质复合物,由 γ、δ、ε、ζ 和 η 五种跨膜肽链构成。这些肽链协同工作,与 T 细胞受体(TCR)紧密相连,形成 TCR - CD3 复合体。该复合体在 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TCR 负责特异性识别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呈递的抗原肽,而 CD3 则承担着将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转导至 T 细胞内部的关键任务。

CD3 分子的胞质段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当 TCR 识别抗原后,CD3 的 ITAM 保守序列中的酪氨酸残基会被 T 细胞内的酪氨酸蛋白激酶 p56lck 磷酸化,进而招募含有 SH2 结构域的酪氨酸蛋白激酶 ZAP - 70 。这一系列生化反应是 T 细胞活化信号传导早期阶段的关键步骤,对后续 T 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旦 CD3ε 或 γ 链发生基因突变,T 细胞信号传导就会受阻,免疫应答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CD3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
基于 CD3 在 T 细胞免疫中的关键地位,针对 CD3 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影响 T 细胞的功能。一方面,它可以激发 T 细胞活化信号转导,促使 T 细胞行使肿瘤杀伤等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够阻断 T 细胞活化信号,清除效应 T 细胞或诱导调节 T 细胞产生,为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在 T 细胞表面,CD3 与 TCR 以非共价键结合形成 TCR/CD3 受体复合物。其中,CD3 的 δ/ε、γ/ε 以异源二聚体形式与 TCR 的 α/β 链共同构成稳定结构。靶向 CD3 的抗体药物通常识别 CD3ε,激活 T 细胞,但在生产过程中,CD3ε 与 CD3δ 或 CD3γ 形成的异源二聚体存在单体比例不均一的问题,影响药物的结构、功能和批次稳定性,成为双抗药物开发面临的挑战之一。

CD3 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CD3 单克隆抗体在临床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2019 年,美国耶鲁大学 Kevan C. Herold 研究小组发现,人源化抗 CD3 单抗 Teplizumab 可有效延缓高危人群患上 1 型糖尿病。此前,Teplizumab 在 2011 年的一项 III 期试验中未能缓解 Ⅰ 型糖尿病初期患者症状,宣告临床失败。但在 2018 年 Provention 引进并重启 Ⅲ 期临床后,该药取得了积极结果,能有效缓解 β 细胞损伤,减少外源性胰岛素使用需求,将胰岛素依赖的 T1D 患者疾病发生时间平均推迟约 3 年。Teplizumab 已获得 FDA 的突破性治疗称号和 EMA 的 “PRIME” 称号,若获批,将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百年来的重大突破。

除糖尿病外,CD3 单克隆抗体在癌症治疗、慢性白血病、肝病及神经性疾病等领域也展现出一定的疗效。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它就应用于 CIK 细胞治疗技术中,与其他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产生具有高效杀瘤活性的 CIK 细胞,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小结
尽管曾经有靶向 CD3ε 单抗药物因不良反应退市,但这并未阻挡科研人员对 CD3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热情。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未来有望克服现有障碍,开发出更安全、有效的 CD3 单克隆抗体药物,为更多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推动免疫治疗领域迈向新的高度。

产品信息


参考文献
[1]Deconstructing 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the TCR/CD3 complex.Immunity.2006 Feb;24(2):133-9.
[2]Structural basis of assembly of the human T cell receptor-CD3 complex.Nature.2019 Sep;573(7775):546-552.
[3]An Anti-CD3 Antibody, Teplizumab, in Relatives at Risk for Type 1 Diabetes.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DOI: 10.1056/NEJMoa1902226.

杭州斯达特  (www.starter-bio.com) 志在为全球生命科学行业提供优质的抗体、蛋白、试剂盒等产品及研发服务。依托多个开发平台:重组兔单抗、重组鼠单抗、快速鼠单抗、重组蛋白开发平台(E.coli,CHO,HEK293,InsectCells),已正式通过欧盟98/79/EC认证、ISO9001认证、ISO13485。

本站“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图片文字来自互联网

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微信: nanhu9181 处理,感谢~

相关文章

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差异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差异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根据相互预测理论,社交互动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控制自己行为的系统和另一个预测他人行为的系统;如果一个人的大脑活动与另一个人的大脑活动相似,这代表他们对共同的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可能相同。随着超扫描技术的发...

GelMA水凝胶微球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相关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GelMA水凝胶微球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相关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通过微流控乳液法、静电微滴等技术制备出的GelMA微球 不仅保留了GelMA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且可作为单独的细胞培养单元或组装成多孔支架或模拟仿生微环境,进而应用于细胞3D培养、药物递...

纳微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制备脂质mRNA-LNP递送载体中的新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纳微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制备脂质mRNA-LNP递送载体中的新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近日,浙江大学刘帅课题组使用 纳微仪器Nanowetech的NWDPS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制备单组分阳离子脂质mRNA,静脉给药后靶向脾脏T细胞。   NWDPS快速纳米药...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步骤及应用指南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步骤及应用指南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应用指南 |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   #应用指南# 2009 年,Hans Clevers 及其团队利用 Lgr5+ 肠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了三维小肠类器官结构。这种结...

血管生成实验步骤及常见问题解析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血管生成实验步骤及常见问题解析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血管生成实验怎么做?NEST来胶你!   “1971 年,Judah Folkman 教授提出 “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新生” 理论,认为新血管的形成对于肿瘤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