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毒(PRV)gE 蛋白的结构、功能与研究应用解析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1. 基因与氨基酸序列特征
PRV gE 蛋白(糖蛋白 E,Glycoprotein E)由病毒基因组 UL44 基因编码,具有以下特点:
- 全长序列:约 530-550 个氨基酸,含 N 端信号肽(18-22 个氨基酸)、胞外区(约 470 个氨基酸)、跨膜区(22 个氨基酸)和胞内尾(30-40 个氨基酸);
- 保守结构域:胞外区含 6 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形成 3 对二硫键),C 端含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参与病毒胞内运输。
- 三维构象:gE 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于病毒包膜,电镜下呈 “Y 型”,胞外区由 β 折叠和 α 螺旋交替形成核心支架;
- 糖基化位点:含 8-10 个 N - 糖基化位点(如 Asn150、Asn280、Asn400),糖基化程度影响病毒感染力和免疫逃逸能力;
- 变异株差异:近年流行的 PRV 变异株(如 China 2012-like 株)在胞外区新增 2 个糖基化位点(Asn350、Asn450),可能增强其致病性。
- 理论分子量:未糖基化的 gE 多肽链约 60 kDa;
- 天然状态分子量:因高度糖基化,PRV 野毒株 gE 在 SDS-PAGE 中迁移至 90-110 kDa,疫苗株(如 Bartha-K61)gE 约 85 kDa;
- 表达定位:gE 是 PRV 的晚期蛋白(感染后 12-24 h 高表达),主要定位于病毒包膜、宿主细胞膜及高尔基体,参与病毒出芽和细胞间传播。
1. 病毒入侵与扩散的关键因子
- 宿主受体结合:gE 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糖胺聚糖(GAGs)结合,辅助 gD/gB/gH/gL 复合物介导病毒与细胞膜融合;
- 细胞间传播:gE 与 gI 蛋白形成复合物(gE/gI),通过 “顺行运输” 机制促进病毒在神经元突触间扩散,是 PRV 嗜神经性的决定因素之一。
- 抑制宿主免疫应答:gE 可下调宿主细胞 MHC I 类分子表达,减少 CTL 细胞对感染细胞的识别;
- 毒力相关性:敲除 gE 基因的 PRV 变异株(如缺失株 SA215)毒力显著减弱,常用于基因缺失疫苗研发。
1. 表达系统的选择 表达系统 优势 纯化要点 昆虫细胞 - 杆状病毒 糖基化接近天然,适合疫苗抗原 融合 His 标签(胞外区截短表达),Ni-NTA 层析结合 SEC 纯化 哺乳动物细胞(HEK293) 糖基化复杂,适合结构研究 无血清培养,上清通过 Protein A 柱(若融合 IgG Fc 标签) 原核细胞(E. coli) 成本低,适合诊断抗原 需去除信号肽和跨膜区,优化诱导条件减少包涵体形成 2. 典型纯化流程(以昆虫细胞表达为例)
步骤 1:重组蛋白表达与收获
- 构建 pFastBac 载体(含 gE 胞外区基因 + His 标签),转染 Sf9 细胞后感染重组杆状病毒,27℃培养 72 h;
- 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分泌型 gE)或超声破碎细胞(胞内 gE),4℃离心(12000×g,30 min)取上清。
-
Ni-NTA 柱纯化
- 平衡液:50 mM Tris-HCl(pH 8.0)+ 150 mM NaCl + 10 mM 咪唑;
- 洗脱液:含 250 mM 咪唑的平衡液,收集洗脱峰组分;
- 脱盐:PD-10 柱更换为 PBS(pH 7.4)。
-
离子交换层析(IEX)
- 进一步去除杂蛋白:使用 Q Sepharose 柱(阴离子交换),梯度 NaCl(0-1 M)洗脱,收集 gE 组分(纯度≥95%)。
- 若 gE 在大肠杆菌中形成包涵体:
- 6 M 盐酸胍溶解包涵体,离心取上清;
- 透析复性(含 10% 甘油 + 0.5 mM 氧化谷胱甘肽),超滤浓缩至 1-2 mg/mL。
1. 鉴别诊断的核心标志物
- gE-ELISA 检测方法:
- 原理:PRV 野毒株感染猪会产生抗 gE 抗体,而 Bartha-K61 等疫苗株因 gE 基因缺失(ΔUL44)不表达 gE,可通过检测 gE 抗体区分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
- 应用:欧盟标准诊断方法(如 cELISA)以纯化 gE 为包被抗原,特异性达 98% 以上。
- gE/gI 双缺失疫苗:如国内研发的 PRV TJ-gE⁻/gI⁻株疫苗,删除 gE/gI 基因后毒力减弱,但保留 gB/gD 等免疫原性蛋白,免疫猪可产生高效中和抗体(滴度≥1:2000),且不干扰 gE 抗体检测;
- 反向遗传技术改造:通过同源重组删除 gE 基因,结合 gB/gD 抗原优化,开发多价亚单位疫苗。
- 糖基化异质性挑战
- 问题:不同表达系统产生的 gE 糖链结构差异大(如昆虫细胞高甘露糖型、哺乳动物细胞复杂型),影响诊断抗体识别;
- 解决方案:采用糖基化缺陷型细胞系(如 HEK293 GnTI⁻细胞)表达 gE,获得均一糖链结构,或通过酶法去除天然糖链后重修饰。
- gE/gI 复合物的结构解析
- 冷冻电镜(Cryo-EM)研究显示,gE/gI 复合物通过 DⅠ 区形成 “钳状” 结构,介导病毒在神经元间的顺行运输,靶向该复合物的单克隆抗体可阻断病毒扩散(中和效价 IC₅₀=10 ng/mL);
-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开发小分子抑制剂结合 gE/gI 界面,抑制病毒细胞间传播。
PRV gE 蛋白因其在病毒致病性和免疫逃逸中的关键作用,成为诊断与疫苗研发的核心靶点。纯化 gE 时需根据应用场景选择表达系统:诊断用抗原优先原核表达(成本低),疫苗抗原需真核表达(糖基化天然)。未来,结合结构生物学(如 gE/gI 复合物与宿主受体的互作机制)和基因编辑技术,可进一步开发高效鉴别诊断试剂和广谱疫苗。如需特定毒株(如 HB1、AJ 株)gE 的序列分析或纯化优化,可提供毒株信息进行定制化方案设计。
本站“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图片文字来自互联网
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微信: nanhu9181 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