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正文内容

《Nature》研究成果:可穿戴光声纤维镜实时成像自由活动小鼠脑血氧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abiopp2个月前 (06-25)技术13
想象一下,一只小鼠在笼子里自由奔跑、探索,而科学家却能像“透视眼”一样,实时看到它大脑中每一根血管的氧气含量变化——这正是光声纤维镜技术带来的奇迹。这项由光声效应与光纤技术结合而成的创新工具,首次实现了对自由活动动物大脑的无创、高分辨率功能成像,为脑科学研究打开了全新维度。通过激光激发和超声探测,它不仅能清晰呈现脑血管网络的细微结构,还能量化血氧饱和度(sO2)、血红蛋白浓度(Hb)等关键生理参数,甚至捕捉到单个血管对刺激的动态响应。无论是研究正常脑功能,还是探索肥胖、缺氧等病理状态下的血管功能障碍,这项技术都展现出无可替代的潜力。

这项突破性研究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Yong Xu团队完成,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论文题为《A Wearable Photoacoustic Fiberscope for Cerebral Hemodynamics Imaging in Freely Moving Mice》。研究团队耗时多年,通过光纤传感器的微型化设计和MEMS扫描技术的优化,将原本庞大的光声显微镜浓缩”成仅4.5克的头戴式探头,成功攻克了自由活动动物成像的难题。这一成果不仅被《自然》系列期刊列为年度亮点,更被国际同行评价为“重新定义了脑氧合成像的可能性”。

重要发现
01自由活动状态下的脑氧合动态监测
传统脑成像技术(如双光子显微镜)依赖荧光标记且需固定动物头部,无法反映真实生理状态。光声纤维镜则通过双波长激光激发(532nm和558nm)和光纤超声传感器,实现了对清醒小鼠大脑的连续成像。实验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小鼠从麻醉状态苏醒并自由活动时,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这与脑耗氧量增加直接相关。更令人惊叹的是,该技术能捕捉到单个血管对高浓度CO2刺激的响应差异——动脉sO2上升、静脉sO2下降,这种精准的动态变化为理解神经血管耦合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02 多参数成像揭示病理状态下的血管功能障碍
在肥胖小鼠模型中,光声纤维镜发现其脑血管对缺氧刺激的反应明显减弱:血管直径变化幅度仅为健康小鼠的60%,血氧饱和度波动范围缩小30%。这一现象表明,肥胖可能通过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脑血管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此外,研究还对比了麻醉与自由活动状态下小鼠的脑氧合响应差异——麻醉剂异氟烷会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但同时也会掩盖部分病理信号,提示传统麻醉实验可能存在局限性。

03 单血管分辨率的突破
光声纤维镜的横向分辨率高达9μm,足以分辨毛细血管级别的结构。通过光栅扫描技术(1.2mm×1.2mm视场),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小鼠脑皮层中动脉与静脉的氧合差异:动脉sO2约为90%,静脉则降至60%,这与理论值高度吻合。这种“血管级”的精准成像能力,为研究局部脑区的代谢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细节。

创新与亮点
01从台式设备到可穿戴探头的革命性跨越
传统光声显微镜体积庞大,需固定动物头部,而光声纤维镜通过光纤激光器的声光调制技术和MEMS微机电扫描器,将整个成像系统缩至4.5克,仅相当于小鼠体重的5%。其头戴式设计借助永磁体与小鼠颅骨固定,光纤采用抗缠绕材料,确保小鼠在自由活动时仍能保持稳定成像。这一突破彻底解决了传统技术对动物行为的限制,使长期动态研究成为可能。

02 无需标记的内源性成像
与依赖荧光标记的技术(如双光子显微镜)不同,光声纤维镜利用血红蛋白对激光的内源性吸收特性,直接实现血氧饱和度的量化。这意味着无需对动物进行复杂的基因改造或注射外源性造影剂,既简化了实验流程,又避免了标记物对生理状态的干扰。例如,在缺氧实验中,研究人员无需额外标记即可实时观察到血红蛋白氧合状态的变化,大大提高了数据的真实性。

03 多参数融合的功能成像  
除血氧饱和度外,光声纤维镜还能同步测量血红蛋白浓度、血管直径和氧摄取分数(OEF)等参数。通过双波长光声信号解算算法,系统可精确区分氧合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的贡献,进而计算出OEF——这一反映组织氧代谢效率的关键指标。这种“一站式”功能成像能力,为揭示脑功能与代谢的关系提供了多维数据支持。

总结与展望
光声纤维镜的诞生标志着脑成像技术从“静态观察”向“动态解析”的重大转变。其可穿戴性、高分辨率和多参数测量能力,不仅为自由活动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了理想工具,也为人类脑疾病(如中、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探索开辟了新方向。未来,该技术有望与其他成像模态(如双光子显微镜)结合,实现神经活动与血管功能的同步观测;同时,进一步优化探头灵敏度和成像速度,可拓展至更深层脑组织或更复杂行为范式的研究。

从基础科研到临床转化,光声纤维镜的应用前景广阔。例如,在急重症医学中,它可用于实时监测患者脑氧合状态,指导精准治疗;在药物研发中,它能评估候选药物对脑血管的作用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光声纤维镜将成为解开大脑奥秘的“金钥匙”,推动神经科学与医学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论文信息
声明:本文仅用作学术目的。
Zhong X, Liang Y, Wang X, Lan H, BAI X, Jin L, Guan BO. Free-moving-state microscoPIc imaging of cerebral oxygenation and hemodynamics with a photoacoustic fiberscope. Light Sci Appl. 

DOI:10.1038/s41377-023-01348-3.

本站“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图片文字来自互联网

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微信: nanhu9181 处理,感谢~

相关文章

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差异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功能性近红外脑成像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合作行为的神经机制差异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根据相互预测理论,社交互动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控制自己行为的系统和另一个预测他人行为的系统;如果一个人的大脑活动与另一个人的大脑活动相似,这代表他们对共同的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可能相同。随着超扫描技术的发...

GelMA水凝胶微球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相关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GelMA水凝胶微球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相关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通过微流控乳液法、静电微滴等技术制备出的GelMA微球 不仅保留了GelMA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且可作为单独的细胞培养单元或组装成多孔支架或模拟仿生微环境,进而应用于细胞3D培养、药物递...

纳微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制备脂质mRNA-LNP递送载体中的新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纳微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制备脂质mRNA-LNP递送载体中的新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近日,浙江大学刘帅课题组使用 纳微仪器Nanowetech的NWDPS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制备单组分阳离子脂质mRNA,静脉给药后靶向脾脏T细胞。   NWDPS快速纳米药...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步骤及应用指南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步骤及应用指南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应用指南 |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   #应用指南# 2009 年,Hans Clevers 及其团队利用 Lgr5+ 肠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了三维小肠类器官结构。这种结...

血管生成实验步骤及常见问题解析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血管生成实验步骤及常见问题解析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血管生成实验怎么做?NEST来胶你!   “1971 年,Judah Folkman 教授提出 “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新生” 理论,认为新血管的形成对于肿瘤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