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猪瘟病毒(CSF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场景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一、基本概念
抗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是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的,能特异性识别 CSFV 表面抗原表位的单一抗体分子,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均一性,在猪瘟诊断、病毒研究及相关生物制品开发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制备流程
(一)抗原制备
三、关键特性参数
(一)免疫学特性
四、主要应用场景
五、制备难点与优化方向
六、典型案例参考
二、制备流程
(一)抗原制备
- CSFV 毒株选择:常用强毒株(如石门株)或疫苗株(如 C 株),在易感细胞(如猪肾细胞 PK-15、猪睾丸细胞 ST 等)中培养增殖,通过灭活(甲醛或 β- 丙内酯)或纯化处理获得抗原。
- 抗原纯化: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亲和层析等方法纯化病毒粒子,确保抗原纯度,减少非特异性反应。
- 免疫动物:通常选择 6-8 周龄 Balb/c 小鼠,通过腹腔注射 CSFV 抗原(辅以弗氏完全佐剂 / 不完全佐剂),免疫周期约 4-6 周,末次免疫后 3-5 天取脾脏制备脾细胞。
- 细胞融合:将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如 SP2/0、NS0)按比例(通常 3:1-10:1)混合,使用聚乙二醇(PEG)或电融合法诱导融合。
- 筛选与克隆:融合细胞接种于 HAT 培养基(含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筛选,通过间接 ELISA 法筛选能分泌抗 CSFV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化,获得单克隆细胞株。
- 体内诱生法: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收集腹水,通过辛酸 - 硫酸铵沉淀、Protein A/G 亲和层析等方法纯化抗体。
- 体外培养法: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离心收集上清液,经纯化获得抗体。
三、关键特性参数
(一)免疫学特性
- 特异性:能特异性识别 CSFV 的结构蛋白(如 E2 糖蛋白,主要抗原表位所在区域),与其他猪病毒(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等)无交叉反应。
- 亲和力:亲和力常数(KD)通常在 10⁻⁸-10⁻¹² M 之间,高亲和力抗体可提高诊断灵敏度。
- 中和活性:部分单克隆抗体具有中和病毒感染的能力,可用于中和试验(VNT),评估抗体对 CSFV 的抑制效果。
- 抗体类型:小鼠源单克隆抗体多为 IgG1、IgG2a 等亚型,轻链为 κ 或 λ 型,可通过亚型鉴定试剂盒确定。
- 分子量:完整抗体分子约 150 kDa(重链 50 kDa + 轻链 25 kDa×2),若为单链抗体(scFv)则分子量约 25-30 kDa。
- 效价:腹水抗体效价通常可达 1×10⁵-1×10⁶(ELISA 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效价约 1×10³-1×10⁴。
- 灵敏度与检测限:在 ELISA 检测中,对 CSFV 的最低检测限可达 ng/mL 级,具体取决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效率及检测方法优化。
- 稳定性:纯化抗体在 4℃可保存数月,-20℃冻存可稳定数年,避免反复冻融。
四、主要应用场景
- 诊断检测:
- 用于 ELISA、免疫荧光(IFA)、胶体金试纸条等方法,检测猪血清、组织液中的 CSFV 抗原或抗体。
- 作为标准品或质控品,校准诊断试剂盒的准确性。
- 病毒研究:
- 生物制品开发:
- 制备双抗体夹心 ELISA 试剂盒,提高猪瘟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与抗病毒药物联用,探索抗体 - 药物偶联物(ADC)在猪瘟治疗中的潜力(实验阶段)。
五、制备难点与优化方向
- 难点:CSFV 抗原表位易变异,可能导致单克隆抗体对不同毒株的识别能力差异;部分高亲和力抗体可能因表位遮挡,中和活性有限。
- 优化方向:
- 采用多株单克隆抗体混合(鸡尾酒疗法),覆盖病毒不同抗原表位,提高广谱性。
-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如抗体人源化、噬菌体展示技术)改造小鼠抗体,降低免疫原性,提升临床应用潜力(如被动免疫治疗)。
六、典型案例参考
- 抗 CSFV E2 蛋白单克隆抗体:针对 E2 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如 3H4、2G10 等株)是目前猪瘟诊断的常用工具,可识别 E2 蛋白上的线性或构象表位,在病毒中和及抗原检测中表现出高特异性。
- 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筛选:通过病毒中和试验筛选出的 mAb,可用于评估 CSFV 毒株的致病性,或作为中和活性标准品用于疫苗效力评价。
本站“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图片文字来自互联网
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微信: nanhu9181 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