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 > 正文内容

微型化双光子显微成像助力揭示孤独症小鼠社交行为缺陷的神经编码机制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abiopp4个月前 (05-15)技术12
近日,军事医学研究院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吴海涛团队、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陈良怡团队、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张珏团队联合在 Science Advances 期刊发表题为 Encoding of social novelty by sparse GABAergic neural ensembles in the prelimbic cortex 的研究论文。该工作前后历时6年多,通过综合利用动物行为学、行为依赖神经元活性化学操控、靶向特定神经元基因编辑及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成像等技术,揭示了自闭症模型小鼠社交行为缺陷背后的神经机制。
 
社交行为是在人类社会和个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个体生存和人类社会繁衍至关重要。“喜新厌旧”似乎是绝大多数生物个体行为的本性,与陌生个体互动带来的新鲜感往往能给生活增添更多的惊喜。然而,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功能障碍,孤独症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者往往不能体会到结识新朋友的快乐,也难以和陌生人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那么,ASD患者脑内到底何种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其产生“喜新厌旧”等社交行为缺陷的呢?针对该问题,研究团队以MECP2转基因(MECP2-TG)孤独症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一系列深入探索。

研究团队分别让头戴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的野生型小鼠(WT)和孤独症模型小鼠(MECP2-TG)在改进的两箱社交行为学装置中自由探索(图1A and 1B),在小鼠进行社交探索行为的同时采集前额叶前边缘皮质(Prelimbic cortex, PrL)神经元钙荧光信号。行为学箱体两侧分别放有一只“陌生”小鼠(New)和一只“熟悉”小鼠(Old)。首先,研究人员发现,正常小鼠在社交上存在典型的“喜新厌旧”样行为,而MECP2-TG孤独症模型小鼠存在“喜新厌旧”行为缺陷(图1C)

图1. (A)二代微型双光子显微镜装置图(B)小鼠行为学实验设计(C)社交探索时间统计结果

先前研究[1,2]认为,内侧前额叶PrL脑区编码和社交活动相关的多种行为信息。然而,目前有关PrL脑区是如何编码不同类型社交对象信息的仍不甚明了。研究人员借助WT和MECP2-TG孤独症模型小鼠,结合神经元胞体识别和功能集群发掘算法(图2A),首次发现了在小鼠PrL脑区内存在稀疏分布、特定响应“陌生”或“熟悉”小鼠社交偏好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集群,分别将其命名为NewPNs(图2B)和OldPNs(图2C),它们就像区分不同社交对象的“指示灯”,会在遇到特定“陌生”或“熟悉”社交对象小鼠时特异性激活。


图2. 鉴定“陌生”和“熟悉”小鼠社交偏好特异性响应神经元,揭示其在MECP2-TG小鼠中的功能缺陷

独特的偏好响应模式引起了研究团队的兴趣。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钙信号定量分析范式,实现了对不同类型社交对象特异性偏好响应神经元的激活概率、钙信号幅度、达峰时间和功能连接强度等多种动力学特征和复杂网络参数的自动计算和统计。结果发现,同与“陌生”对象社交相比,与“熟悉”对象进行社交更能引起野生型小鼠OldPNs较之于NewPNs更加强烈的激活,这两种不同的细胞集群可通过“跷跷板”式协同增强效应,特异性调控小鼠的“喜新厌旧”行为。而孤独症模型小鼠OldPNs动力学却明显失去“熟悉”对象特异性激活的动力学特征,处理“熟悉”社交对象时效率显著减弱,导致其无法区分不同社交对象之间的差别,进而引发“喜新厌旧”样社交行为缺陷(图3)。


图3. 社交偏好特异性响应神经元集群钙信号动力学分析结果示意图

上述结果表明,在小鼠PrL脑区内存在一群稀疏分布的中间神经元集群,分别负责编码社交行为中的“熟悉”和“陌生”等不同社交对象信息。在MECP2-TG孤独症模型小鼠中,上述特异性编码不同社交对象的神经集群出现了显著的功能异常,最终导致了社交行为缺陷。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通过借助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MECP2-TG小鼠PrL脑区中间神经元内特异性去除外源性MECP2转基因后,可显著挽救孤独症小鼠“喜新厌旧”样缺陷表型。同时,得益于数据处理的标准化范式,研究人员很快复现了动力学分析结果,并发现MECP2-TG小鼠中NewPNs和OldPNs对“熟悉”小鼠社交探索行为的响应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证明了社交行为同相关神经集群活动之间的强因果关系(图4)。


图4. MECP2-TG小鼠PrL脑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内靶向特异性去除外源性MECP2转基因,可显著挽救孤独症模型小鼠“喜新厌旧”样行为缺陷


综上所述,该研究不仅深入解析了小鼠“喜新厌旧”社交行为的皮层神经元编码机制,也为靶向干预前额叶皮层特异类型神经元,治疗孤独症等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交行为障碍提供了宝贵线索
  FHIRM-TPM“戴着跑”的双光子显微镜
 
超维景自主研制的快速高分辨微型化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Fast high-resolution miniature two photon microscopy, FHIRM-TPM),在全球首次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清晰、稳定的动态图像

其产品具有高分辨大视野等多个型号,可在动物自由活动状态下,约150 μm变焦和多平面快速切换的实时成像,并可对同一批神经元长期稳定跟踪。

结合光遗传模块,还可以在结构与功能成像的同时,精准地操控神经元和大脑神经回路的活动。

FHIRM-TPM为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新工具,可融合微观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与大脑整体的信息处理和个体行为信息,成为全景式解析脑连接图谱和功能动态图谱的利器!

参考文献:
[1] Murugan, Malavika, et al. "Combined social and spatial coding in a descending projection from the prefrontal cortex." Cell 171.7 (2017): 1663-1677.
[2] Huang, Wen-Chin, et al. "Social behavior is modulated by valence-encoding mPFC-amygdala sub-circuitry." Cell reports 32.2 (2020): 107899.

本站“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图片文字来自互联网

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微信: nanhu9181 处理,感谢~

相关文章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优化3D打印PEEK植入物的细胞反应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优化3D打印PEEK植入物的细胞反应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聚醚醚酮(PEEK)因其出色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牙科和骨科植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如此,PEEK的生物惰性表面限制了其与骨组织的有效结合。传统上,通过涂覆羟基磷灰石(HA)等生物活性材料来提高...

GelMA水凝胶微球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相关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GelMA水凝胶微球用于再生医学研究的相关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通过微流控乳液法、静电微滴等技术制备出的GelMA微球 不仅保留了GelMA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且可作为单独的细胞培养单元或组装成多孔支架或模拟仿生微环境,进而应用于细胞3D培养、药物递...

纳微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制备脂质mRNA-LNP递送载体中的新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纳微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在制备脂质mRNA-LNP递送载体中的新应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近日,浙江大学刘帅课题组使用 纳微仪器Nanowetech的NWDPS快速纳米药物制备系统制备单组分阳离子脂质mRNA,静脉给药后靶向脾脏T细胞。   NWDPS快速纳米药...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步骤及应用指南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步骤及应用指南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应用指南 | 小鼠原代小肠类器官培养实验   #应用指南# 2009 年,Hans Clevers 及其团队利用 Lgr5+ 肠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了三维小肠类器官结构。这种结...

病毒疫苗检测与质量控制中,MetaSPR技术如何确保疫苗高效安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病毒疫苗检测与质量控制中,MetaSPR技术如何确保疫苗高效安全?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在与病毒的斗争中,我们如何确保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如何为公众健康、畜牧业、宠物健康提供坚实保障?答案在于严格的病毒疫苗检测与质量控制。MetaSPR技术以其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监测能力,成为了这一环节...

单细胞空间转录组研究CosMx SMI实验要点提示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单细胞空间转录组研究CosMx SMI实验要点提示_abio生物试剂品牌网

单细胞空间数据的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单细胞空间转录组研究更加顺利?在选择好CosMx SMI平台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平台已有哪些可参考的内部经验?本期,小编整理SMI实验...